以下數值適用于 ANSI/TIA-568.3-D-1和 ISO/IEC 11801:2017 版本 3.0
- OM1:62.5 μm 多模光纖,MBW 為 200 MHz·km
- OM2:50 μm 多模光纖,MBW 為 500 MHz·km
- OM3:50 μm 多模光纖,MBW 為 2000 MHz·km
- OM4:50 μm 多模光纖,MBW 為 4700 MHz·km
- OM5:50 μm 多模光纖,MBW 為 4700 MHz·km
- OS1:9 μm 單模光纖,已經不存在,已經被OS1a所取代
- OS2:9 μm 低水峰單模光纖
]]>
在上次的“電纜測試101問”系列中,我們介紹了OM3和OM4 50?m多模光纖之間的不同——主要區別是OM4光纖的纖芯結構能夠提供更優的衰減指標和更高的帶寬,因此支持更長的鏈路。
由于OM4比OM3成本高,所以許多不需要OM4支持的長距離的數據中心和LAN仍然繼續部署OM3多模光纖,所以其部署范圍仍然較廣。由于兩種光纖的纖芯尺寸相同,能夠混合使用,所以就引起了一些關于混合多模光纖類型的注意事項。
保費用不超預算
對于傳輸設施設計師,知道使用哪種類型的光纖非常重要,并建議在某一個通道內全部使用一種類型的光纖,以避免性能隱患。由于OM4具有較低的衰減和更高的模式帶寬,支持長達150米的40 Gb和100 Gb傳輸,而OM3光纖僅支持最長100米距離的此類應用。
如果您診斷長度超過100米、客戶自稱為OM4的光纖通道,請首先檢查電纜標識。由于實際部署的是OM3光纖,所以可能不能通過插入損耗測試。根據長度的不同,在OM4鏈路上使用OM3光纖也可能影響損耗——特別是鏈路開始接近預算上限時。
然而,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情況是OM3或OM4元件與遺留的OM1 62.5/125光纖混合使用,后者的纖芯尺寸為62.5?m。將纖芯尺寸不同的光纖混合使用就像連接尺寸不同的水管一樣——當水從較粗的水管流向較細的水管時,必然會損失一部分水。光信號的道理是一樣的。將OM1與OM3或OM4光纖混合使用,當從62.5?m纖芯向50?m纖芯傳輸光信號時,必然存在損失。
密切關注顏色
好在OM1光纖的顏色是橙色的,而OM3和OM4光纖一般是淺綠色,兩者很好區分。但淺綠色OM3和淺綠色OM4光纖就不那么容易區分,除非很容易看到電纜上的標識。
在歐洲的大部分地區,OM4組件采用Erika紫羅蘭色,并且在北美也開始使用這種方法。所以,如果您看到“漂亮的粉色”線,就知道是OM4光纖。
TRC指標怎么樣?
如果您測試的是OM4光纖設施,不必擔心隨Fluke Networks CertiFiber? Pro提供的測試參考線(TRC)是OM3光纖。這些TRC使用的光纖的纖芯是嚴格對中的(即同心),能夠保證符合環通量要求,可用來測試任何50?m多模光纖,因為我們測量的是鏈路的光損耗而不是模式帶寬。
但是如果您測試的是遺留的OM1 62.5?m OM1光纖,則需要確保TRC的纖芯一致。沒有問題——Fluke Networks提供62.5?m TRC可選附件。
]]>
OM3和OM4多模光纖是局域網中常用的兩種光纖——通常用于電信機房之間以及數據中心主網與存儲區域網絡(SAN)交換機之間的骨干網布線。
這兩種類型的光纖都是激光優化的50/125多模光纖,也就是兩者的纖芯直徑均為50 ?m,包層直徑為125 ?m,經過特殊包覆,防止纖芯漏光。這兩種光纖使用相同的連接器、相同的端接和相同的收發器——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CSEL),發射波長為850 nm的紅外光。
由于兩者非常相似,并且制造商一般采用相同的淺綠色電纜插頭和連接器,很難區分這兩種光纖類型。但也有一些差異值得注意。在本次的“電纜測試101問”中,我們對此進行略微深入的探討。
纖芯的能力決定一切!
OM3和OM4多模光纖的主要區別在于纖芯的內部構造。光纖鏈路要想正常工作,VCSEL收發器發射的光必須具有足夠大的功率,能夠到達另一端的接收器。有兩個參數指標影響這一性能——光衰減和模式色散。
衰減的單位為分貝(dB),指光信號從A點傳輸到B點時的功率損耗,這種損耗是由于連接器、接頭以及電纜長度造成的。模式色散指光信號沿光纖傳輸時的模式擴散程度。如果不同模式光的擴散程度太嚴重,另一端的接收器將難以對信號進行解碼。
模式色散用于確定光纖的模式帶寬。模式帶寬以MHz·km為單位表示,僅限于實驗室測試,表示光纖在特定距離內傳輸特定量信息的能力。注意——這里很容易引起混淆。模式色散越高,模式帶寬越低;模式色散越低,模式帶寬越高,傳輸的信息量越大。
OM3和OM4多模光纖之間的真實區別是OM4具有較高的模式帶寬——4700 MHz·km,而OM3光纖為2000 MHz·km。這意味著OM4光纖在相同的距離內可傳輸更多的信息。
]]>
一般來說,OM1為常規62.5/125um、OM2為常規50/125um、OM3(50/125,萬兆多模光纖,有OM3/150,OM3/300)、OM4(OM3的升級版,行業將其歸類為OM4/550),因為OM3與OM4區別不那么明顯,所以有時有些人也將OM4/550光纖叫成OM3/550光纖。
首先,傳統的OM1和OM2多模光纖從標準上和設計上均以LED(Light Emitting Diode 發光二極管)方式為基礎光源,而OM3和OM4則在OM2的基礎上進行優化,使其同時適用于光源為LD(Laser Diode激光二極管)的傳輸,與OM1、OM2相比,OM3具有更高的傳輸速率及帶寬,所以稱為優化型多模光纖或萬兆多模光纖,而OM4在OM3的基礎上進行再優化,具備更佳的性能 。
除了上面的光源區別外,帶寬,速率等也是有明顯距離的,可以參考以下部分參數。
OM1指850/1300nm滿注入帶寬在200/500MHz.km以上的50um或62.5um芯徑多模光纖。
OM2指850/1300nm滿注入帶寬在500/500MHz.km以上的50um或62.5um芯徑多模光纖。
OM3和和OM4是850nm激光優化的50um芯徑多模光纖,在采用850nm VCSEL的10Gb/s以太網中,OM3光纖傳輸距離可以達到300m,OM4光纖傳輸距離可以達到55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