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號 | 名稱 | 項 ?????目 | 招標人要求值 | 投標人保證值 |
| 1
|
常規 | 尺寸 | (投標人填寫) | |
| 重量 | (投標人填寫) | |||
| 顯示屏 | 5.0 英寸彩色 LCD,電容式觸摸屏(480 x 800 像素) | (投標人填寫) | ||
| 交流配適器 | 交流輸入電壓85-264 V, 輸入功率47-63 Hz;
直流輸出 15 V,2A |
(投標人填寫) | ||
| 電池類型 | 可充電的鋰離子電池組(3.6 V、6Ah、21 Wh) | (投標人填寫) | ||
| 電池壽命 | 正常工作壽命不少于 4.5 小時。
正常充電時間不大于 7 小時。 |
(投標人填寫) | ||
| 電源 | 1 個塑膠鍵 | (投標人填寫) | ||
| 接口 | 1 個 USB B 型端口
2 個 USB 2.0 A 型端口 |
(投標人填寫) | ||
| 2 | 網絡端口 | 網絡端口 | RJ-45 10/100BASE-T | (投標人填寫) |
| 所支持的網絡標準 | IEEE 10BASE-T、IEEE 100BASE-T、IEEE 1000BASE-T、IEEE 100BASE-FX、IEEE 1000BASE-X | |||
| 3 | *WIFI 適配器 | *協議 | 802.11a 802.11b 802.11g 802.11n *802.11ac(ac向下兼容所有協議) |
(投標人填寫) |
| 工作頻率 | 2.412 ~ 2.484 GHz(工業、科學、醫學頻段)
5.170 ~ 5.825 GHz |
(投標人填寫) | ||
| 安全性 | 64/128 位 WEP 密鑰、WPA、WPA2、802.1X | (投標人填寫) | ||
| *傳送輸出功率(±2 dBm 容差,最大功率隨信道和具體國家法規而變化) | 802.11a: 12 dBm ± 2 dBm 802.11b: 17 dBm ± 2 dBm 802.11g: 16 dBm ± 2 dBm 802.11gn HT20: 16 dBm ± 2 dBm 802.11gn HT20: 15 dBm ± 2 dBm 802.11gn HT40: 15 dBm ± 2 dBm 802.11gn HT40: 14 dBm ± 2 dBm 802.11an HT20: 15 dBm ± 2 dBm 802.11an HT20: 12 dBm ± 2 dBm 802.11an HT40: 14 dBm ± 2 dBm 802.11an HT40: 11 dBm ± 2 dBm 802.11ac:HT40: 11 dBm ± 2 dBm |
(投標人填寫) | ||
| 接收靈敏度(±2 dBm 容差) | 802.11a: -81 dBm ± 2 dBm 802.11b: -92 dBm ± 2 dBm 802.11g: -82 dBm ± 2 dBm 802.11gn HT20: -79 dBm ± 2 dBm 802.11gn HT40: -76 dBm ± 2 dBm 802.11an HT20: -78 dBm ± 2 dBm 802.11an HT40: -74 dBm ± 2 dBm *802.11ac:-90dBM±2dBM |
(投標人填寫) | ||
| 功耗 | 發送大于80mA
接收大于350mA |
(投標人填寫) | ||
| 4 | Wi-Fi 天線 | 內置 Wi-Fi 天線 | 三個內置 2.4 GHz、1.1 dBi 峰值、5 GHz、3.2 dBi 峰值天線 | (投標人填寫) |
| 外置定向天線 | 僅限輸入。反接保護型 SMA 連接器 | (投標人填寫) | ||
| 5
|
環境和監管 | 工作溫度 | 32?F 至 113?F(0?C 至 +45?C) | (投標人填寫) |
| 電池充電溫度 | 0°C 至 40°C | (投標人填寫) | ||
| 貯存溫度 | -4?F 至 140?F(-20?C 至 +60?C) | (投標人填寫) | ||
| 工作相對濕度 | 90% (50?F 至 95?F;10?C 至 35?C)
75% (95?F 至 113?F;35?C 至 45?C) |
(投標人填寫) | ||
| 操作高度 | 4,000 米(3,200 米)帶交流適配器 | (投標人填寫) | ||
| 污染等級 | 2 | (投標人填寫) | ||
| 6 | 設置 | Wi-Fi | 頻段(2.4 和/或 5 GHz)、授權默認、掃描或連接、SSID、安全性、IPv4 地址、IPv6 地址、MAC 地址(Wi-Fi 適配器可由用戶更改) | (投標人填寫) |
| 管理端口 | IPv4 地址 | (投標人填寫) | ||
| 語言(用戶界面) | 中文(簡體)、英語 | (投標人填寫) | ||
| 7 | 電磁兼容 | EMC | IEC 61326-1:基本電磁環境;CISPR 11:A 類,第 1 組 | (投標人填寫) |
| 8 | 認證 | 認證 | 符合相關的歐盟標準
符合相關澳大利亞安全和電磁兼容標準。 經加拿大標準協會認證符合北美安全標準。 符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47 CFR Part 15 要求。 通過巴西聯邦電信機構 (Anatel) 認證。 符合相關韓國 EMC 標準。 |
(投標人填寫) |
]]>
天線的極化方向
天線的極化就是指天線輻射時形成的電場強度方向。當電場強度方向垂直于地面時,此電波就稱為垂直極化波;當電場強度方向平行于地面時,此電波就稱為水平極化波。
在安裝天線時,我們需要注意該天線的極化方向;接受端和發射端天線的極化方向必須是一致的,這樣才會讓信號的強度最大化。只要確保發射/接受兩端天線的極化方向是一致,天線是垂直極化還是水平極化反而不重要。
天線的極化方向在室內通訊并不重要,因為室內通信的反射信號較多,而反射信號的極化方向往往與源來信號相反。
天線的電壓駐波比
“電壓駐波比”(VSWR) 是交流電(AC)信號所引起的抗阻改變。電壓駐波形成的原因是因為無線通信系統各部件(天線、電纜、發射機)之間的不匹配。當發射機產生AC 射頻信號時,信號會沿著電纜傳送到天線,由于部件之間的不匹配,部分信號能量會被反射回發射機。不匹配的地方通常發生在無線發射機到天線之間,抗阻突然改變的位置。最理想的 VSWR 是 1:1。但這是不可能達到的。一般可以接受的電壓駐波比是 1.5 以下。以下圖表顯示 VSWR 與發射信號能量損失的關系:
好的,天線系列知識分享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下一期我們會為大家帶來的是,一位擁有超過20年從業經驗的資深IT人對 NETSCOUT LinkRunner G2 的試用心得,敬請期待!
]]>
高指向性天線
高指向性天線只用于點對點的通訊。它的輻射特性是高集中的波束及很窄的波束寬度。
高指向性天線分兩種:
拋物面天線 – 它的形狀跟日常的衛星電視接收天線相似。
網格天線 – 它的形狀像燒烤爐里的燒烤網。網格的大小取決于輻射電磁波的波長/頻率。
高指向性天線一般都有極高的增益,因此適合遠距離的點到點通信。由于此類天線的傳輸距離較長而且波束寬度很窄,高指向性天線很容易受到強風而導致天線擺動及移位的影響。在強風的環境,我們一般使用網格天線因為其風阻較低;另外也應該選擇波束較寬的天線。但較寬的波束意味著信號增益會降低。因此部署高指向性天線時要找出合適的波束寬度與增益的平衡點。
扇形天線
扇形天線是一種高增益、具有扇形輻射圖的半方向性天線。扇型天線一般會被安裝在覆蓋區域的中央位置,并與其他扇型天線背靠背地排列組成天線陣列以達到區域的全面覆蓋。
與其他的半方向性天線相比,扇型天線的背面幾乎是沒有電磁波輻射的,假如背靠背地排列是不會做成顯著的信號干擾。它們的水平波束寬度的幅度由60° 到 180° 而 垂直的?波束寬度 是 7°?至 17°;信號增益最少是 10dBi。
安裝一組扇型天線代替單一的全向天線有很多好處:
扇型天線陣列已被廣泛應用在蜂窩電話。但最近在戶外的802.11網絡也非常流行。
]]>
半指向性天線
與全向性天線不同,半指向性天線會把訊號輻射集中到某一特定方向。它主要用于短到中等距離的無線通訊,例如園區或街道上兩棟大樓之間的橋接。在長距離通訊的場合,我們會采用高指向性天線。
半指向性天線可粗略分為3種:
剖面天線 (Patch Antenna)
板狀天線 (Panel Antenna)
八木天線 (魚骨天線)(Yagi Antenna)
一般來說剖面天線和板狀天線都合稱為板狀天線。板狀天線可以用作室外點到點(大概1.5公里)的通訊連接。但目前板狀天線最常見用于室內高終端密度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全向天線不一定合適,因此一般會使用 MIMO 板狀天線以提供足夠的覆蓋。八木天線 (日本人八木宇田發明)一般用于約3公里范圍的點到點通訊 (高增益的八木天線可用于長距離通訊)。
半方向性天線的另一好處是他們可以被掛在墻壁上并可上下傾斜以調整覆蓋方向。
以上是一個MIMO板狀天線的輻射方向圖 (Aruba ANT-3X3-5712)
]]>



]]>
大家應該還記得我們上期介紹了兩條關于終端所占WI-FI網絡空口資源的公式,讓很多朋友都眼前一亮,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在本期內容開始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周的兩條公式。
1.??? (終端需要的帶寬 / 終端的最高 TCP/IP 傳輸速率) x 100% = 空口百分比
2.??? (空口百分比 x 終端的數量) / 0.8 = 需要的射頻數目
不知道大家眼熟了沒有呢?如果眼熟了的話下面小編就帶大家進入本周的內容。
本期我們為大家帶來了兩個案例來說明計算方法:
會議室最高峰的時候會有20人同時使用平板電腦觀看視頻流(假設流量為?2 Mbps),而每臺平板電腦的最高 TCP/IP 傳輸速率為?30 Mbps。我們需要估算會議室需要多少臺 AP 才能保證有足夠的帶寬連接。
每臺平板電腦使用的空口百分比 = (2 Mbps / 30 Mbps) x? 100% = 6.7%
20 臺平板電腦需要的射頻數目 = (6.7% x 20) / 0.8 = 1.675 ≈ 2
需要的射頻數目為 2,假如使用雙射頻的 AP, 1 臺便可滿足需要了。
不知道上面的例子大家理解的怎么樣呢?如果還沒有完全理解的話沒關系,我們來看下一個例子,走起!
大會議室的人員同時使用:
200 臺 筆記本電腦 – 最高 TCP/IP 傳輸速率為?150 Mbps
200 臺 平板電腦 – ?最高 TCP/IP 傳輸速率為?30 Mbps
終端設備用作普通網頁瀏覽,需要帶寬為1Mbps
我們需要估算要多少臺 AP 才能滿足同時使用這 400 臺終端設備用作網頁瀏覽的需求。
每臺筆記本電腦使用的空口百分比 = (1 Mbps / 150 Mbps) x? 100% = 0.66%
每臺平板電腦使用的空口百分比 = (1 Mbps / 30 Mbps) x? 100% = 3.33%
400 臺終端需要的射頻數目 = [(0.66% x 200) / 0.8] + [(3.33% x 200) / 0.8] = 9.975 ≈ 10
需要的射頻數目為 10,假如使用雙射頻的 AP, 5 臺便可滿足需要了。
以上就是本期我們為大家提供的兩個計算實例,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獲,下期我們將繼續討論設計高密度WI-FI的內容,那么我們下周再見!
]]>
什么是
Wi-Fi 流量使用信道時間的百分比。這與信道上接入點的數量不同。
為什么它很重要
Wi-Fi 信道是重疊覆蓋區域信道上所有接入點和客戶端設備按時間共享的。每次接入點/客戶端設備傳輸時,信道上的所有其他設備都要等待,足夠多的等待就會使網絡變慢。因此高信道利用率是性能慢的主要原因,需要對其進行精確的測量。
什么是
干擾源非 Wi-Fi 信號使用信道時間的百分比。
為什么它很重要
干擾信號占據 Wi-Fi 信道超過一定的功率水平時,Wi-Fi 設備就無法傳輸。因為傳輸 Wi-Fi 流量可用的時間變少,Wi-Fi 設備的性能就會變慢。另外,如果干擾信號足夠高并有足夠的廣播時間,它們就會中斷 Wi-Fi 連接。
什么是
已傳輸的 Wi-Fi 幀中必須重新傳輸的幀的百分比。要為特定設備的傳輸以及信道上的所有傳輸測量重試率。
為什么它很重要
設備傳輸 Wi-Fi 幀時,它必須收到接收方的確認。如果它未收到確認,則它會重新傳輸該幀。幀可能因干擾、噪音、信號衰減或擁堵等差傳輸條件而無法到達目標。
重試會耗盡寶貴的信道廣播時間,造成較高的信道利用率,使該信道上的所有人都感到網絡變慢。高重試率也是差傳輸條件的清晰指標。
什么是
一個未授權的接入點在與授權網絡相同的區域運行。它可能已連接也可能未連接有線基礎設施網絡。
為什么它很重要
未授權的,或惡意的接入點有嚴重的安全威脅。它們會對授權用戶造成負面的性能影響。即使是未連接到有線網絡的惡意接入點也會給連接到它們的不知情用戶帶來安全風險。快速找到它們是清除它們并解決安全和性能風險的關鍵。
什么是
了解哪些用戶設備或客戶端連接到了哪些 SSID 和接入點。
為什么它很重要
雖然了解網絡基礎設施(接入點)很重要,但了解客戶端連接有助于以親自體驗的方式確定是否過多的客戶端導致高信道利用率、客戶端連接到了它們不應連接的接入點(例如過遠)、不應連接的舊 802.11b 客戶端建立了連接、未授權設備建立了連接,以及許多其他問題。這對故障排除特定的客戶端連接問題也有重要意義,例如用戶客戶端設備是否連接到了特定的接入點。另外了解客戶端連接的數據速率也是診斷性能問題的關鍵。
什么是
了解哪些用戶設備或客戶端未連接到 SSID 但在發送 SSID 探測。
為什么它很重要
未連接的客戶端會發送探測查找 SSID,例如用戶之前連接到的 SSID。這些客戶端使用多個信道上的廣播時間進行探測,過多時會對信道利用率和性能產生嚴重影響。這也是一種安全問題。正在探測的客戶端可能會成為攻擊目標,也可能是攻擊源。總之,了解環境中有哪些類型的設備有助于了解網絡的用戶需求,無論它們是否連接到了網絡。
什么是
除了到接入點的無線連接之外,DHCP 尋址和 DNS 以及 LAN、WAN 和到網絡資源的寬帶連接等服務也必須正常才能通過 Wi-Fi 提供有用的服務。
為什么它很重要
如果 Wi-Fi 用戶無法訪問網站或下載文件,則問題通常是無線連接的原因。但問題也可能是有線方面的原因。例如 DNS 可能無法使用,或者沒有網絡連接。與尋找不存在的無線問題相比,了解這些會節省大量時間。
什么是
設置接入點的許多 802.11 配置參數。
為什么它很重要
雖然應用程序可能會告訴你接入點使用的是什么安全等級(例如 WEP、WPA2 個人、WPA2 企業),但有很多細節也會造成網絡無法運行:(A) 支持哪些數據速率; (B) 是否支持舊設備; (C) 支持哪些信道寬度; (D) 是否使用了短保護間隔; (E) 使用了多少空間流; (F) 等等更多。
NETSCOUT 提供的專業工具可幫助您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讓 Wi-Fi 服務快速而流暢地運行,幫您解決難題。
AirCheck G2 是專業人員的主要手持 Wi-Fi 測試儀,因為它能幫助快速解決大部分 Wi-Fi 問題。定制無線電提供了這些說明的關鍵測試和測量,而其小巧但堅固的外形使其能夠適應任何環境。
AirMagnet Wi-Fi Analyzer PRO 是業界領先的軟件無線網絡故障排除解決方案,使 IT 專業人員能夠輕松而準確地分析 802.11a/b/g/n/ac 環境 — 不會錯過任何流量或陷入耗時的數據包分析中。
]]>
SIGNAL LOST
連接失敗,請檢查你的網絡設置
那么到底在Wi-Fi網絡環境如何計算終端占用空口資源呢?本期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讓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假如一個房間只有1臺 AP而只有一臺筆記本電腦連線 (請看下圖)
筆記本電腦的最大的 TCP/IP 傳輸速率為220Mbps。由于沒有其他設備連接 AP, 該臺筆記本電腦可以獨占 100% 的空口資源。因此,要達到220Mbps的TCP/IP傳輸速率應該沒有問題。
現在我們再有一臺 iPad 連接該 AP。
iPad的 TCP/IP 的傳輸速率為70Mbps。現在由于有2臺終端設備連接上AP, 因此每臺終端設備需要共享空口資源 (各占50%)。這樣一來,原先的TCP/IP的傳輸速率會減半–筆記本從220Mbps降至110Mbps; iPad的 TCP/IP 傳輸速率從原來的70Mbps降至35Mbps。而整體的 Wi-Fi 網絡吞吐量也從只有筆記本連接時的 220 Mbps 降至 145Mbps。
由此可見,終端數目的增加對 Wi-Fi 網絡吞吐量所做成的影響。
以上的例子我們是假設信道利用率可以達到 100%,但在現實的情況信道利用率一般只能達到 80% 左右。
那么如果我們要估算在某一個環境,到底需要多少臺 AP 才能保證用戶能獲得能滿足其應用的傳輸速率,我們需要些什么參數呢?
一:每臺終端所需要的 TCP/IP 帶寬 (Min. Bandwidth required by client) – 這主要是看終端在跑什么應用 (網頁瀏覽、視頻流、語音…)
二:每臺終端的最高的TCP/IP 傳輸速率 (Raw Bandwidth of client)
三:終端的數量 (number of clients)
講到這里可能很多人就懵逼了,這些參數要怎么獲得啊?
別擔心,下面我們就給出計算公式
1.??? (終端需要的帶寬 / 終端的最高 TCP/IP 傳輸速率) x 100% = 空口百分比
2.??? (空口百分比 x 終端的數量) / 0.8 = 需要的射頻數目
需要的射頻數目 并不等于 所需要的 AP 數目, 因為?1 臺 AP 可以支持多個射頻的。
好,這期我們就講到這里。下期,我們會列舉一些計算實例,幫助大家理解,那么我們下期再見!
]]>
在移動互聯無處不在的今天,無論是筆記本、智能手機還是平板電腦,各種移動終端設備都將Wi-Fi無線網絡作為了最重要的聯網途徑。這也使得無論是家庭應用還是移動辦公,Wi-Fi都是首選的網絡接入方式。就連大名鼎鼎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也由此衍生出了一個自帶Wi-Fi的全新版本。
不過有句俗話叫“櫻桃好吃樹難栽”,雖然對于用戶來說,Wi-Fi無線網絡用起來自然比有線網絡靈活方便,但是密布的無線AP、種類繁多的接入設備、大量的信號干擾,使得相關的故障查找及處理,都要比有線網絡復雜得多,導致用戶體驗度大大折扣。這也讓許多企業的網管及系統運維人員為之頭疼不已。
玩轉AirCheck G2:明天早點下班
針對企業無線網絡故障難查找、難解決的這一痛點,NetScout推出了一款便于攜帶但功能強大的網絡檢測手持設備——AirCheck G2。目前,大多數人都是依靠免費下載的智能手機Wi-Fi分析APP,再加上一臺筆記本電腦來進行Wi-Fi故障排查工作,但是其功能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對于專業的運維人員來說,這顯然是不夠專業的工具。筆者也見到過提供基本功能的智能手機應用,但遠遠不像Aircheck G2這么完整。
相比于第一代產品,AirCheck G2做了更加完美的升級,外形小巧卻能做很多事,而且易于上手,讓人無法不喜歡它。除了802.11ac和觸摸屏功能之外,NetScout還將有線測試直接集成到了裝置中——這是RF設計人員和接入點安裝人員必需的功能,從而提高了基準。新功能結合云集成,使得其可以成為遍布全國的分布式團隊或戰術型一對一任務的理想工具。
在所有生命周期管理周期中,AirCheck G為團隊成員提供的“一鍵式”分析,使其成為各個級別Wi-Fi管理員、工程師和設計師的寶貴資產,徹底打破了整天跟網絡故障死磕、沒時間留給自己和家人的的局面,有了AirCheck G2,還怕不能早點下班回家嗎?
安心舒適的體驗:下次還要去
現如今,無論是商場、酒店、餐廳等消費場所,還是景區景點,又或者是公共交通系統,免費Wi-Fi都已大行其道,成為商家攬客、便民措施的要素之一。甚至有時顧客真正看重的并不是里面的“東西”,而是免費的Wi-Fi服務。
然而,實際上并沒有多少商家能夠將其免費的這項服務做到極致,最起碼我自己就并未真正體會到公眾場合免費Wi-Fi的酣暢淋漓。那么問題就來了:作為商家是否能依靠更好的免費Wi-Fi服務增強用戶粘性呢?
采用NetScout AirCheck G2,你只需要一個按鈕,就能清晰地了解某個場景某些信道的堵塞情況,直觀的用戶界面和管理平臺提供可執行信息,不僅可簡化無線網絡故障排除,而且還有助于加快故障解決速度。提高了用戶的體驗舒適度,還怕沒有回頭客?
AirCheck G2是診斷無線問題和驗證無線配置的快速、便攜且準確的工具,更是一種工作方式,甚至還可以適用于直播賽事期間的大型體育館,為球迷提供高質量的Wi-Fi體驗。因為您無法安全地攜帶筆記本或平板電腦。定向查找功能使其能夠異常簡單且快速地找到惡意接入點。網絡工程師用它完成常規任務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從而快速收回成本。
與此同時,NetScout AirCheck G2還增加了測試以太網端口,包括“自行記錄”所有測試的出色的Link-Live。這些升級結合有線測試,均與Link-Live功能綁定,相信它一定能成為網絡工程師們得心應手的工具和最喜歡的工作伙伴。
]]>
實際上,高密度 Wi-Fi 終端的場地非常普遍,其中包括公司辦公區、會議室、培訓室。現在一般的上班族身上可能就有3個使用 Wi-Fi 的移動終端 (手機、iPAD、筆記本電腦)。
那么,假設有20個人開會的會議室便有多達60個移動終端在連接 Wi-Fi 網絡。
以往, Wi-Fi 網絡的設計只注重覆蓋范圍。診斷 Wi-Fi 網絡的手段也集中在不同的位置測量信號強度 (RSSI) 和 信噪比。盡管信號覆蓋和信噪比很重要,但提供足夠的吞吐量也同樣重要。假如忽略帶寬容量,當連接的終端逐漸增多,種種問題便會出現。
這種情況在我國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是:在組建?Wi-Fi 網絡前沒有做好規劃設計工作。因此,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幾周討論一下“設計高密度 Wi-Fi 網絡的基本常識”。
在設計 Wi-Fi 網絡時,一定要掌握以下幾個重點:
一、高峰時間有多少 Wi-Fi 終端連線(不是人數,而是終端的總數 — 1個人可以有多臺 Wi-Fi 終端的)
二、這些終端和提供 Wi-Fi 服務的接入點 (AP) 的射頻能力 —?MIMO、支持的信道、信道頻寬
三、運行應用所需要的吞吐量 — 每用戶/終端類型
四、預計需要多少臺 AP 才足夠應付需求
因為 Wi-Fi 的通訊其實就是各終端在共享信道上的空口(airtime)資源。共享空口資源的終端越多,每臺終端所占用的空口資源便會越少,從而影響整體的吞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