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極性的基本法則
極性決定了兩極之間粒子流動的方向,例如磁場中或電流的方向。在光纖中,極性定義了光信號通過光纖傳播的方向。
若要通過光信號正確傳輸數據,光纜一端的光纖鏈路發送信號(Tx)必須與另一端的相應接收器(Rx)相匹配。
快速了解雙工光纖
在10G雙工光纖的應用中,數據利用兩根光纖實現雙向的傳輸,每根光纖一端連接發射器,另一端連接接收器,此時,極性的作用是確保這個連接能夠運行。
在下圖中,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到,無論通道中有多少個配線架、適配器或光纜段,Tx(B)應始終連接到Rx(A)。如果沒有保持極性,例如將發射器連接到發射器(B到B),結果顯而易見,數據將不會流動。

為了幫助從業者選擇并安裝組件從而保持正確的極性,TIA-568-C標準推薦雙工跳線采用A-B極性交叉方案。
A-B雙工跳線中A與B直通連接,可在雙工通道中保持A-B極性。同樣重要的是,每個光纖連接器都有一個防呆槽,這個防呆槽用于防止光纖在連接器配對時旋轉,并保持正確的Tx和Rx位置。
更加復雜的倍數問題
雖然雙工光纖的極性可能看起來很簡單,但在處理多光纖MPO類光纜和連接器時,情況會變得更加復雜。行業標準為MPO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極性方法——即以下的方法A,方法B和方法C,每種方法將使用不同類型的MPO光纜。
方法A
方法A使用A型直通MPO中繼光纜,光纜一端的采用Key-Up連接器,另一端采用Key-Down連接器。
中繼光纜的對應關系是:近端序號為1的光纖對應遠端序號為1的光纖,近端序號2的光纖對應遠端序號2的光纖,以此類推。
在使用方法A進行雙工應用時,需要在一端使用跳線翻轉收發端口,即將位置1(Tx)的光纖翻轉到位置2(Rx)。這種翻轉通過A-A轉接線實現,該轉接線可以將位置1的光纖翻轉到設備接口的位置2。
方法B
方法B在兩端都使用Key-Up連接器以實現收發翻轉,中繼光纜的對應關系是:近端序號為1的光纖對應遠端序號為12的光纖,近端序號2的光纖對應遠端序號11的光纖,以此類推。對于雙工應用,方法B在兩端都使用直連的A-B光跳線,因為不需要再做收發翻轉。由于在兩端使用了相同類型的跳線,所以無需考慮在哪一端使用何種跳線的問題。
方法C
方法C中在一端使用Key-Up連接器 ,另一端使用Key-Down連接器,但是光纜內部發生兩兩翻轉,即每一對光纖都將翻轉,從而使近端位置1(Tx)處的光纖連接到遠端位置2(Rx),近端位置2(Rx)的光纖連接到遠端位置1(Tx)。雖然此方法適用于雙工應用,但不支持MPO接口并行8光纖40G和100G應用,因為這些應用中1、2、3、4位置用于發送,而9、10、11、12位置用于接收。因此我們不推薦方法C。
以上三種不同的極性測試方法,都需要使用相應類型的跳線,而且不正確的安裝更是十分常見。但您無需擔心,福祿克網絡的MultiFiber?Pro(點擊文末 閱讀全文 即可跳轉至相關頁面 )允許用戶測試各個跳線,永久鏈路和通道的正確極性。
本文關鍵字: 光纖極性
原創標題:光纖極性的基本法則
原文鏈接:http://www.whjsdny.com/archives/fiber-rule.html
版權說明:本文為深圳市連訊達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官網(www.whjsdny.com)版權所有。如果您需要轉載,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文鏈接!如為轉載文章會注明文章出處,轉載文章不代表本公司觀點。對于某些同行無恥惡意抄襲剽竊連訊客戶案例的違法行為,連訊將追究法律責任!
詳情請致電連訊公司:0755-83999818







新一代中文手持式測試儀 – 省時省力。
新一代中文手持式測試儀 – 省時省力。
新一代手持式網絡分析儀 – 省時省力。
新一代快速OTDR測試儀 – 省時省力。
